雨終於停了,不過聽廣播時也聽到氣象說,好像之後還是會下雨。
但今天的天氣不錯,涼涼的,晚上騎小綠去聽兒子唱歌時,那風很舒服。
雖說天氣是雨過天晴了,但我的心情……嗯,還需要一點時間釐清。

自從跟大呆聊過後,我就越來越想考大學了,也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有股熱情。離開學校兩年多,高中畢業快一年了,我現在才認真的思考考大學的事。(我是高二休學,以高三的年紀回去考畢業考試,才拿到畢業證書的,所以是離開學校兩年多,但是畢業快一年)應屆時不考大學的原因,好像有在前幾篇網誌裡提過吧,就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去念大學?也沒有真的非常想念的科系,如果只是要那張文憑,而隨便去念個科系,那真的很浪費我的時間和爸媽的錢。再者,當年的我也考不上大學。就算考上私立大學,反而更給爸媽添麻煩。

我一直不是愛唸書的人。

物理課從國三睡到休學前沒停過;生物課?到現在還不知道細胞的構成組織;曾經我拼死拼活唸完的幾何,現在也全沒印象了,加減乘除九九乘法表還記得就好;永遠只對歷史人名有印象,卻完全不知道他們究竟幹過什麼好事。
隱約認為,過去的我總是用「不愛唸書、不會唸書」來合理化自己對不拿手的科目的行為,其實我是真的記不起來,如果只是要我「知道」那些東西,像是看故事書一樣,有人為我講解,看完把書收回去不用考核,我會聽得很開心。但知識的領域畢竟不是這麼簡單的,而我對那些東西並沒有所謂的「求知慾」。我喜歡蹺課帶學校的狗去散步,躺在水泥路上看天空,感受「每一天」的不同;我喜歡在夜晚拉開百葉窗看星星,在黑暗中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我喜歡心血來潮就這樣畫他一下午還不夠;我喜歡坐在宿舍門口吹風,喜歡自己一個人。

以上所有,也許都可以解釋成我喜歡發呆、喜歡懶散,我也承認,我的確很懶沒錯。但比起去探究原子跟分子哪個比較小、要如何用三角函數來解某題目,我寧可去看看眼前的所有。我不需要知道,這些東西怎麼來的,我只是想感受他們,然後等有一天,我開始對某種植物有興趣,我開始想知道雲層的變化,我會去查,去想,去問。我的求知慾並不是知識上的,而是感官上的。會沒來由的去喜歡一個東西、一個場景、一種味道,透過那個東西,去感受,去回應,去畫,去唱,去創作。不用別人說我也知道,這樣的想法是很天真的,我現在也依然這麼覺得。但我認為,我的生活要由我自己決定,而不是由課表來替我決定。雖說按照課表去上課,那也是一種生活,但卻失去了我可以創造的空間。

回到我現在想要考大學的原因。很玩味的是,在不多的原因之中,竟然有一個原因是想要那張文憑。有那張文憑其實也不能真正做什麼,但是沒有還真的什麼也做不了。有誰會相信,一個只學了一年半的日文課程、才日檢三級、19歲、只有高中畢業的女生,有能力做日文翻譯?雖然我有能力,但沒有相等的學歷來證明,畢竟還是會吃閉門羹。所以我還是要那張文憑,就是要日文系的文憑。然後是,我想進到一個有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的環境裡頭學習更多我不知道的。雖然在地球村時,身旁的同學也都是喜歡日文才來上日文課,但我們畢竟是不一樣的,他們只是將這當成一種休閒或是興趣,學不好也無所謂,反正都老了嘛,只是想找點事做罷了。(並不是所有同學都這樣,不過我接觸到的大多數人是如此)在這樣比較休閒的環境之下,學習是沒什麼成效的,而且也沒有作業要寫,學到最後我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幹嘛了。而大學的環境,我知道一定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好,但至少我可以學到我在外面或是自己一個人學不到的東西。而且這個環境裡是有規範的,在這個系所裡的人,至少大家都必須念好日文,才不會被淘汰。這也是為什麼媽媽說我可以去社大上日文課,我始終沒去的原因,那不就跟去地球村沒什麼兩樣嗎?我想,大概就這兩個原因吧。(還真的很少)

接下來,要說說我現在對於「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看法。

當時還在讀高中的我,每天喜歡蹺課,有想做的事就去做,沒有就帶狗散步去看看大自然。說起來,這是一種沒有熱情的樣子。當時曾對繪本萌起熱情,會休學也是因為想跟著繪本老師畫繪本,但很快我就發現那股熱情消退了,我其實也並沒有那麼想畫。然後開始把之前請假的地球村接回來繼續上,從中得到了很多成就感,學了四個月馬上就開始做漫畫翻譯,不斷燃燒著熱情。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熱情,因為在工作室做了一年,我開始不喜歡翻譯,會拖稿。直到學唱歌到現在,我才終於體會到真正的熱情,不會熄滅的熱情。體會到這個熱情,很快的就會對自己身旁的東西有興趣,這是沒有理由的,人就是會如此。不管是對自己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都會重新有股熱情,想去知道。

所以對於「為什麼要念大學?」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就是--為了讓熱情能夠延續。就算找到了真正的熱情,但是要維持卻是很難的,非常難,這等於是在走一條真理之路。我們相信自己選擇的是對的,越是相信,便越會被許多的價值觀挑戰,前方的路也會越來越難走。要能夠不斷越過難關,只有靠熱情去撐。但如果我們對自己有熱情的那件事,只有很淺薄的瞭解,是不可能一直有熱情產生的。所以要讓熱情越多、越熱,就表示我們必須知道得越深、越精細。而大學應該就要是個可以提供我們鑽研的場所,對那件事的知識會變成熱情的養分,讓我們繼續走下去。我知道台灣的大學並沒有我想像中這麼好,但至少這是現在我可以看到最好的路,他能提供的也不算真的太差。況且,如果有熱情,只要進到這樣一個學習的環境,絕對是能夠有很大的成長的。學習的動機一直都在學生身上,老師能做的畢竟是有限,但學生可以做的,卻是無限的。

說了一堆,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找到真正的熱情,也許今後我又會發現,這不是我要的,然後再次尋找,找到後又燃燒,消逝後再尋找……我覺得這樣的循環,就是熱情的循環,也是生命的循環。我想,一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樣,不愛讀書,最討厭數學物理,不用等到高中畢業或大學畢業,國中畢業他們可能就已經在心裡問過不下千百萬次:為什麼要唸書?這個答案,我也不知道。每個人的答案並不相同,而我也早已離開那個強迫唸書的環境,要再回頭思考,是有點困難。在一個強迫唸書的環境下,要產生熱情是很難的,不管是對書本還是對自己有些喜歡的事情。

我何其幸運,有個念教育的媽媽和工作狂的爸爸,只在體制內待了一年,之後就充分享受了玩樂的童年、蹺課的青春、直到現在找到熱情的成年(年齡上)。現在還沒找到興趣的人,請你們一定要開始尋找,就算只是澆花也好,如果那讓你感到快樂,便會是一個契機。也許你看著花,久了會開始觀察他的顏色、他每天的生長、他的香味、他的姿態、感受到他綻放他的生命、然後,會開始想知道其他的植物也說不定。現在有固定興趣的人,也請你們一定要持續做下去,那很有可能是通往真正的熱情的道路。就算有一天,你發現這不是你要的,那也請你安心的放下它,再度去尋找。不要認為自己做過的一切是白費,也許你唯一的興趣,讓你在痛苦難熬的日子裡,有正面積極的力量,讓你的生活豐富也說不定。

嗯……我這樣講好像很自大,很討人厭= =

熱情並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也許當我們追著自己喜歡的偶像時,那熱情是誰也擋不了的強烈,但那並不是你去創造、去發掘的。迷偶像並不用用頭腦思考,也不會有真正的求知慾,縱使每個歌迷都很想知道自己喜歡的偶像的事。我並不是說迷偶像不好,大家也都知道我愛死阿太了,而就是因為我經歷著,所以我才能瞭解,「迷戀」並不是一種熱情,我們要很清楚能夠分辨,才不會失去自我,也失去尋找熱情的力量。

大概是這樣子吧……發表了很多拙見,但這就是我現在所想的,以後,這樣的想法也許會改變也說不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erot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