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綿羊老師的第二堂課,一樣要來個課後心得。

 

除了日文補習班之外,我沒自費上過什麼課程(尤其是出社會之後,做服務業輪班真的跟條狗一樣),但我想好的進修課程應該差不多都是這樣?先自己摸索、查詢、思考、實踐,上課時老師再提供她的經驗與方法,以及講解參考答案,若有自己感覺做起來「卡卡的」部分,也可以提出討論。

上個星期的作業是翻譯實用書,這次上課綿羊老師就先講解了她怎麼譯實用書。內容有譯實用書特別要注意的情況,也有放諸所有書籍領域接通用的注意事項,有些很微小的地方老師也還是會挑出來提醒。她真的隨時都在為編輯、出版社著想,認為大家是一個團隊,為了做出一本書互相配合,所以能夠讓編輯少做一點事她會願意去cover那一部分,認為只是舉手之勞,這樣的親切、體諒也讓她在一群譯者中脫穎而出。

講解過這些後,下半場就是在解說作業了。老師出的作業都是從她自己的譯書中擷取,所以上課時除了講義之外,還會有她的翻譯版本供我們參考。她不斷強調,她的東西只是作參考,只要忠於原文,怎麼譯都可以,翻譯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最完美的翻譯,只有更完美的翻譯。」這是老師在《譯界。案子》中寫到的一句話,我相信也確實如此。老師用自己的譯文講解時,有些戲謔地說,拿以前翻譯的東西當教材,根本就是在鞭自己XDDDD 不過同時也提到,這表示翻譯是與時俱進的,當時認為已經是最好的翻譯,過些時間重讀,也許會發現更適合的譯法。不過,如果譯者沒有在這段時間內有所成長的話,想必不管經過多少歲月,水準仍然是相同吧。

關於作業的檢討與解說,就結果而論讓我感到十分震撼。低頭看自己交出的「答案」,唉,這不就是標準的「日文腔」嗎?是的,每字每句都譯出來了,也都儘量修改成適合閱讀的句子了,意思也都到位了,然而,就是「不對」。我並不是說老師的翻譯是一百分,而我只得了五十分這樣,這無法打分數,只能說自己的東西,就是「不合格」⋯⋯雖然因為日文的語順和中文不大相同,在翻譯時也有嘗試重整文脈,但都沒有老師那麼大膽的修改調整,導致有點四不像。英文和日文經常會出現的「形容詞子句」,特別是日文的形容詞子句經常落落長到天邊,實在很難譯,感覺自己中了這樣的陷阱而不自知,即使全班只有我知道自己譯成這樣,還是想挖洞往裡鑽啊。

然而,除此之外竟不覺得沮喪。想必是因為比起沮喪的時間或比例,學習到的來得更多、豐富。新手往往犯的錯誤是「太過忠於原文」,這個意思並不是資深譯者都天花亂墜地自譯、超譯,而是新手總會無法擺脫原文的框架,很自然又無法抗拒地跟著原文的文脈走。但這樣就不對了,因為中文語順不是這麼回事。所謂「忠於原文」,其實是「忠於原文的意思、意涵、角色的個性,有時甚至包括原文背後的文化涵養」,這些,才是一個專業譯者該體會並做中文輸出的。逐字逐句地翻,往往是落入原文的圈套。

很高興學到了這個翻譯的最高宗旨,因為在過去的經驗裡,比較多是逐字逐句去翻,私底下的練習也沒有人能指導我,或是去做大膽的嘗試。收獲良多的一堂課,希望這次的作業能做得讓自己更滿意!(話說,將主題拉出來翻譯這樣的技巧,永基好像教過,果然是畢業就通通還給老師了~)

 

arrow
arrow

    zerot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