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找不到大圖的兩本書。
先記下期待已久的《我只是偶爾撒謊》。
好的,《Grazia》雜誌是如此評論這本書:「看到最後一頁,依然在糾結苦思。」
嗯哼,那就是我。
我不否認這本書將詭譎、悚然、恐懼的氣氛營造得非常棒,壓得讀者抽不開身,在這點上真的十分成功。故事的進行採取現在、之前、很久以前共三條線交錯,因此書衣也設計得很棒,每個區塊都有女子的身影反射,就像是安珀在每個時期的不同面向。然而,關於安珀的三件事實(我昏迷不醒、我先生已經不愛我了、有時候我會撒謊)究竟為什麼在最後還要再重複一次,我其實不太理解;關於結局,每位讀者的解讀亦不相同,我覺得這是唯一較失敗的地方。
在我心中,一本真正優質的娛樂小說,不能讓我看得很累,因此翻譯流暢度不消說,所有劇情和伏筆、暗示等線索,是否有在最後漂亮收束也是相當重要。如果都已經到結局了,還要讀者耗費心思去猜測,甚至得再讀第二遍去推敲,我認為某種程度上,這部作品就可惜掉了。
撇開這個因素,我還是會推薦這本小說,在氣氛營造上作者確實下足了功夫。
接下來是在圖書館偶然遇到的小說《替身計畫》。
我必須說,文案寫得非常好,是「足夠讓你想拿起這本書閱讀,但一讀之下才發現重點根本不是文案寫的那樣」的那種好XDD
劇情簡而言之:「紅色藥丸」是個網路哲學論壇,單身女子蕾拉經常在上面發言,且多獲好評。論壇管理人看中她對人類有自由求死的權利的想法,邀請她做一份工作——在一名想要自殺的女子「泰絲」成功自殺後,繼續在網路上扮演她。蕾拉認為每個人可以自己決定生命的長短,也認同泰絲不希望自己死後親朋好友難過的心情,遂答應了這份差事。原本計畫進行順利,卻因為蕾拉和某個泰絲從沒提過的前男友頻繁通信,以及某位「紅色藥丸」的會員踢爆論壇管理人在檯面下做的事情而逐漸脫軌⋯⋯
題材很有趣,不過最終仍是一句話:人不可能永遠活在網路世界。最後蕾拉也回到了現實,與真實的人交流互動,某方面來說還挺勵志的。我也認同人對於自己的生命有決定權,只是這中間仍然有相當多灰色地帶,有道德的規範,有太多的特殊情況,很難一言以蔽之。但是既然有自由,便也有責任。自己決定要自殺,卻委託別人繼續假扮自己欺騙親友,似乎也不是很道德的一件事。
我猜測泰絲其實沒有死,她也不是真的想尋死,只是和我們每一個人相同,想要消失在「現在這個世界」罷了。也就是這個圍繞著自己熟悉得不得了、同時卻也將自己牢牢困住的世界。自己都受不了現在這個自己,想要有一個能真正重新開始的機會,可以去尋找自己、做回自己,或是什麼都不做也無所謂。在網路上我們可以輕易隱身,關掉電腦卻仍然躲不掉席捲而來的現實,蕾拉亦是如此。
我有時候也會想,當我不再活躍於社群網站上時,那就像我消失了,慢慢地、悄悄地從朋友之間淡出了⋯⋯如果真是如此,那這些一定是此刻的我不再真正需要的人吧。
留言列表